2019年上映的电影《少年的你》直面备受关注的校园霸凌问题,引起较大反响。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,小北假装成强奸犯去吸引警方注意,帮助周冬雨扮演的陈念洗清嫌疑。被警方抓获后,他与其他三人站在一起,接受当事人辨认。
少年的你剧照(图源:豆瓣网)
孤胆车神手机如果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1998年以后,这里似乎有一个违反程序的地方:根据公安部1998年发布,2012年修订的《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》(公安部令第127号)第二百五十一条,“ 辨认犯罪嫌疑人时,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七人”。
其实,在国内外影视剧中,大家经常看到这类场景,警方让目击者站在单向透视玻璃前,从一排由犯罪嫌疑人和“吃瓜群众”混杂组成的队列中指出犯罪嫌疑人。在刑事侦查程序中,这种辨认方式的正式名称叫“列队辨认”,队列中的“吃瓜群众”被称为“陪衬对象”。
那么问题来了,为什么必须要混进去一群“吃瓜群众”让辨认人猜谜呢?
这涉及到心理暗示问题。那么心理暗示又是个什么东东呢?
心理暗示影响大脑意识 (图源:pexels 作者:meo)
心理暗示是指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外界或他人各种类型的影响,从而无意识地做出行为改变的现象。如果某个人明确要求你做出某种行为,这就不是心理暗示,而是明示、要求、命令了。
现代社会最典型、最广泛的心理暗示现象就是无处不在的广告。我们在观看广告的时候,内心往往无意识地接受了广告中对商品优点的夸赞,并做出倾向购买此种商品的行为改变。
当然,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对广告免疫甚至厌恶,很多广告毫无艺术品味,低俗不堪,就像一个疯子扯着你的耳朵大声说:“买买买!!!”,对这些赤裸裸的宣传,我们的意识会启动信息拦截机制,将它们排斥在大脑外。
要想躲过意识系统的拦截,广告就需要具备超高的暗示技巧,最高级的暗示就是让人意识不到暗示的存在,所以现在各种软广告大行其道,它们隐藏于各类媒体内容中,让我们不知道它们就是广告,因此得以巧妙地夺过我们意识系统的拦截,进入我们的潜意识。
图源:pexels 作者:Jose Francisco ;Fernandez Saura
当然除了广告外,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心理暗示的例子,从大的方面说,我们的学习、成长、融入社会就是不断接受暗示的结果,文化、风俗的传承、明星崇拜、社会恐慌的蔓延也是心理暗示的结果,从小的方面说,减肥的人总感到肚子饿、看到同事穿得少自己会感到热也是心理暗示。
由于警察机关属于国家强力部门,有很强的权威性,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当事人产生强烈的心理暗示,如果他们直接问当事人某个人是不是他看到的嫌疑人,他们在无意中就会认为既然警察都抓住他了,那就是他了。
所以为了避免产生这种暗示效果,在刑事辨认程序中,世界各国通行采用列队辨认的方式,将犯罪嫌疑人混杂在吃瓜群众中,由当事人指认。为了尽量避免对辨认人产生心理暗示,这些陪衬对象的个头和外貌往往与犯罪嫌疑人相似。
孤胆车神手机美国有过这样一个案例,目击者目击到犯罪嫌疑人是黑人,在列队辨认中,除了嫌犯是黑人外,警方找的其他陪衬对象都是白人,最后被陪审团认定辨认程序违法,否定了检方控诉。
当然,陪衬对象与嫌疑人也不能太相似,成员外貌高度相似的队列被称为“克隆队列”,这也会为辨认人的指认制造障碍。
警方容易对辨认人产生暗示的另一个案例,也是在美国,在列队辨认时,一名被警方找来扮演陪衬对象的罪犯不太配合,警员呵斥了他几句,结果导致辨认人一再认定就是他,放过了队列中真正的罪犯。可见在辨认程序中,警方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谨慎。
图源:pexels 作者:kat wilcox
孤胆车神手机说到这里,你可能会好奇,这些陪衬对象都是哪找来的呢?
孤胆车神手机由于世界各国的警察都十分忙,他们可没功夫在大街上像导演找演员一样寻寻觅觅,为了方便,实践中陪辨的人一般由服刑人员扮演,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就由警察扮演。
据美国《纽约每日新闻》2014年3月16日报道,纽约警察局经常雇佣布鲁克林庇护所的流浪汉参与列队辨认,每次支付报酬10美元(约合70.5元人民币)左右。
图源:pexels 作者:Harrison Haines
一位经常受雇扮演陪衬对象的流浪汉说:“警察们不想花8小时在大街上找人,在庇护所他们5分钟就可以找到合适的人。”不过纽约警方否认了报道,布鲁克林检察官办公室对报道也不予评论。
最后再说一句,您阅读本文的过程就是一个接受心理暗示的过程。
参考文献:
[1] 方斌.侦查列队辨认中陪衬对象的选择[J].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.2015,(01):103,105
[2] 李林熹. 纽约警察被曝雇流浪汉参与列队辨认 每次报酬10美元[N].人民网.2014-3-17